在医院里,在厚重的防辐射铅门后,有这么一群人每天盯着电脑里的黑白影像,默默无闻的充当着临床医生的“眼睛”,他们是影像科,是黑白影像后的战疫力量!
------------------------------------------------------------
------------------------
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一线科室,在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来临时影像科一周内全员感染。
杨林君主任在带病坚持工作1周后因为“病毒性肺炎”被强制要求接受住院治疗,可他仍是“人在住院心在科室”,时不时打电话询问科室运转情况及同事的身体状况。
沈蓓蕾主任说:“科里很多人都经历了高热、浑身疼痛、喉咙吞刀片、彻夜咳嗽的折磨。在严重减员的情况下,大家能够凝心聚力、精诚合作完成这段时间的超负荷工作,真的是不容易。前段时间基本都是带病上岗。放射技师有时候只能一人一岗,几十个患者排队,进进出出摆体位扫描,带着N95口罩累的都喘不上气。影像诊断医生由于一天到晚盯着电脑屏幕,眼睛干涩、疼痛,也只能用玻璃酸钠滴眼液临时缓解一下。”
吴其宝医生说:“我们同事董小迪,直接晕倒在仪器前,还好同事及时发现,醒来后她仍然不愿意回去休息,等当天工作完成后才下班。这段时间这种例子太多了,没办法,病人在门外排队等着,在岗位上就得尽职尽责,做好服务。”
新的疫情形势导致临床影像需求倍增,特别是“胸部CT”检查日接诊量接连刷新建院记录,最高峰时达到平时的三倍有余!
科主任病倒,已是退休年龄的沈蓓蕾主任主动承担起了管理责任。在她的协调下,大家克服困难,积极配合,披星戴月,一刻也不得停歇。
为了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全院2台CT全部开放。为了不耽误患者诊疗时间,保证出报告速度和质量,大家顾不上喝水吃饭,中午也都在加班。登记、分诊、沟通、摆放体位、扫描……大家在不同岗位上耐心的与患者沟通,齐心协力“高速”运转。
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他们以直面挑战的勇气和主动“补位”的果敢,经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他们用仁心和仁术确保诊疗救治服务不间断,用责任和担当构筑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坚固屏障!
对于部分患者,特别是有基础疾病,如慢阻肺、支气管疾病、肺癌、心衰、肾衰的患者,要特别小心,可能会出现危重症,这时候做个肺部CT就非常有必要。
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完善肺部CT:
① 反复发热时间超过5天,或者退热几天后,无明显原因再次出现高热。
② 顽固性咳嗽,咳嗽时间超过2周,咳嗽程度重,且由白痰转为黄浓痰。
③ 自觉胸闷、气短、呼吸不畅,且呼吸频率变快,静息状态下呼吸频率大于30次/分钟。
④ 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脉氧饱和度≤93%,警惕“沉默性缺氧”。
影像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建于1984年,现拥有工作人员17名、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4名、初级职称8名的人员梯队,拥有佳能超静音1.5T超导磁共振飞利浦Incisive60排极光AI CT、日本东芝16层螺旋CT、飞利浦数字化X线直接成像仪DR、韩国ViVIX-S--数字化DR系统、韩国岛津高频500MAX线机、飞利浦移动数字C型臂、GE双能骨密度等一整套高精尖影像设备是具备影像诊断和治疗一体化的综合性科室,云影像平台,先进影像中心和远程计算机网络系统为远程诊断创造了必要的条件。